據張家界市殯葬管理處負責人說,去年清明節前后四天,張家界全市祭掃人流量達58107人次,車流量達3910輛次。傳統的掃墓方式由于需燃燒香燭和冥幣,勢必一定程度上污染到環境,為了防止環境污染和火災事故,目前張家界正在提倡無煙祭祀、花祭、開展代理祭祀服務、集體祭祀服務、網上祭祀服務、家庭追思會等形式,希望通過這些舉措逐步改變市民根深蒂固的舊思想。
由于張家界的城市殯葬習俗起步晚,目前的情況是土葬居多。主要祭掃區域為金山陵園、子午臺、戴家灣、望城坡、張家界市一中后山、五子坡、慈利、桑植公墓山等。每年清明時節,經營紙錢等祭祀用品的攤鋪便開始忙碌起來。28日下午,記者在市城區以及前往市區金山陵園途中發現,道路兩邊出售祭掃用品的攤點已經開始忙碌起來。在金山陵園內,也有部分市民提前來掃墓。一些墓碑前,凌亂地堆積著紙錢的焚燒物,一地狼藉,與肅穆的墓園顯得格格不入。一位經營祭掃用品的攤主告訴記者,從這幾天起,前來購買祭掃用品的人開始增多,大多數人的祭掃習慣還是“燒紙”,所以紙錢等紙質祭掃用品的銷售要好于絹花等物品,一般的購買金額在100元到200元不等。
對于這種習俗,一位祭掃親人的李先生說,自己雖然年輕,仍擺脫不了一些舊觀念,僅僅用鮮花祭拜還是不能夠接受。但他同時也認為,紀念已逝親故,關鍵在于心意。優越的業績、和睦的家庭,才是對已逝親故的最好告慰。
張家界市殯葬管理處負責人告訴記者,每年清明節期間,因焚香祭祀、上墳燒紙引起的火災事故屢見不鮮,造成了不少家庭財產或山林被毀,給國家造成了一定的經濟損失。由于春季風大物燥、氣溫上升,是火災多發的季節,稍不小心就會釀成火災事故,造成損失,因此希望城鄉居民要引起高度重視,加強防火知識及滅火常識的學習,提高自防自救的能力,預防火災事故發生。
在張家界金山陵園,記者見到了提前來祭掃的朱先生一家,朱先生長期在外地工作,由于清明節期間有其他的安排,只得提前來祭掃。據金山陵園負責人介紹,像朱先生這樣的情況很多,因為金山陵園的管理服務到位,已經得到了很大一部分市民的認同。清明節期間,金山陵園將為有專門的工作人員來引導前來祭掃的市民。目前金山陵園規劃為安葬10萬左右的逝者,現在可以安葬2000左右的逝者。每年清明節來金山陵園祭掃的有300多人,并且金山陵園還配有4000多平方米的大型停車場,完全有能力服務好前來祭掃的市民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