3月20日,張家界鸕鶿灣大橋(鸕鶿灣大橋重建)工程順利通過竣工驗收。
驗收委員會由建設、勘察、質監及設施維護管理等單位相關人員組成,經現場評議,依據《城市橋梁工程施工與質量驗收規范》、《城鎮道路工 程施工與質量驗收規范》、《給排水管道工程施工與質量驗收規范》要求,通過資料審查、外觀質量核查及安全和主要使用 功能核查,鑒定該工程質量等級為“合格”。
張家界鸕鶿灣大橋東接永定大道,西連崇文路,是連接主城區和西溪坪新區的重要交通樞紐。鸕鶿灣大橋重建工程于2009年12月1日開工建設,2011年10月21日建成通車。該橋全長426米,寬33米,雙向6車道;設計基準期100年,設計洪水頻率1/100年,設計荷載 公路Ⅰ級。
驗收委員會認為,張家界鸕鶿灣大橋造型美觀,線條優美,開創了張家界市建筑史上的三個第一:首次使用預應力混凝土Y型剛構- 連續組合箱梁橋型;是首次使用C60高強混凝土;首次在基礎施工中使用單壁鋼圍堰。它的建成通車,對于緩解市城 區交通壓力,疏通車流、物流和人流,方便澧水兩岸單位、居民的生產生活具有重要作用,也是塑造城市形象、提升城市品位、增進城市競爭力的重要形象工程。